首页顶头广告位置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本网首页行业资讯市场动态综合述评开发应用矿物加工采选工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非矿产品
非矿设备非矿材料非矿标准非矿企业供求信息专利信息展会信息政策法规环境工程行业专家行业书刊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非金属矿资讯网 -> 源
范围:标题全文   关键字:  频道: 每页条 
 
2006年中国矿业政策四大看点 政策走向列第一
发布时间:2006-11-14      作者:      来源:新华网
 

 

2006年中国矿业政策四大看点 政策走向列第一

 

中国矿产资源管理政策的走向,成为15日召开的“2006中国国际矿业大会”的最大看点。对比即将过去的2005年,2006年中国矿业政策将在探矿权采矿权管理、煤炭国家规划矿区、地质勘查准入、地质资料服务等方面进行一系列调整。

    谈到2006年中国矿业政策走向,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表示,国土资源部将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政策措施,切实加强公益性地质工作,大力促进商业性矿产勘查,着力建立地质勘查工作新体制新机制,努力实现矿产勘查新突破,促进中国地质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探矿权采矿权管理更趋严格

    今年,国家重新调整了探矿权采矿权管理权限,目的是强化能源矿产、大宗支柱性矿产和保护性特定矿种的管理,提高中央政府对矿产资源开发的宏观调控能力;同时,将外商和内资申请勘查、开采许可证的区别对待,调整为外商与内资同等对待。

    国土资源部已明确表示,明年将进一步严格探矿权采矿权管理,组织对各地探矿权、采矿权审批情况进行全面清理,坚决刹住一些地方非法干预设置探矿权、采矿权行为;严格按照调整后的管理权限依法颁发勘查、开采许可证;与之有冲突的文件、规定一律废止。

    对无风险和低风险的矿产勘查,除另有规定外,国家将一律以招标、拍卖、挂牌的方式出让探矿权、采矿权。对高风险的矿产勘查,按照申请在先的原则,采用登记审批的方式出让探矿权、采矿权。为防止矿业权炒作,凡是不符合《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规定转让条件的,一律不得批准转让,严禁非法转让。

    此外,国家还将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规范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在探矿权采矿权出让方面的收益分配,改变谁出让、收益归谁的状况,防止越权出让、侵权出让、化整为零、规避上级机关管理的现象,使出让收益取之于矿、用之于矿。

    新增一批煤炭国家规划矿区

    煤炭是中国的主要能源。但近年来,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频繁发生,矿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为了加强煤炭专项管理,今年国土资源部专门划定公布了19个煤炭国家规划矿区,批准了其中5个煤炭国家规划矿区的探矿权采矿权设置方案,并作出规定:凡国家规划矿区内资源情况不明的,由国家出资开展普查和必要的详查;凡矿业权设置方案未经批准的,一律不得审批设置新的探矿权采矿权;凡国家规划矿区内已有采矿权设置的,必须按照矿业权设置方案进行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限期达到治理目标。

    据悉,明年国土资源部将在现有煤炭国家规划矿区基础上,进一步划定公布一批新的煤炭国家规划矿区。根据地质条件和资源赋存状况,编制矿业权设置方案,按照社会需要,有计划地采用市场方式出让探矿权采矿权,通过招标、拍卖和挂牌等竞争方式确定勘查开采主体。同时,加强资质管理,严格市场准入,强化市场监管,支持大型企业发展,提高煤炭资源开发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水平。

   强化对勘查开采活动的监管

    为了保障地质勘查活动的质量和水平,2003年国土资源部印发了《地质勘查资质注册登记办法》,对地质勘查单位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在完成7个省市注册登记试点工作后,今年登记办法已在全国各省(区、市)全面实施。这项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使地质勘查资质的分类更加科学、合理,地质勘查市场的准入条件更加严格,地质勘查资质监管进一步加强,同时也为外商勘查企业提供了更多便利。

    明年,国家将进一步强化行业准入管理和勘查开采活动的监管。一是加强地质勘查单位资质管理,严格审查勘查单位资质持证人承担勘查项目的实际能力。探矿权申请人自身不具有勘查资质的,必须聘用持有资质证书的勘查单位承担勘查工作。二是严格审查探矿权申请人的出资能力及其勘查实施方案,加强实施方案执行情况的现场检查,防止圈而不探或以采代探。三是制订矿产资源开采资质管理办法,严格采矿权申请人的资质管理,规范矿产资源开采的准入;推进以储量消耗为基础的资源补偿征收制度改革,全面加强矿山储量动态监管,提高资源回采率,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地质资料

    获得一定的地质资料,是企业顺利开展勘查开采活动的基础。今年,国家进一步扩大了地质资料公开利用的范围。不久前,国土资源部与国家保密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的若干规定》,立足于现行保密制度和保护制度,通过明确程序、技术处理、加强服务等方式,使中国馆藏地质资料能够更加广泛地提供社会,这是地质资料利用制度上的一次重要突破。

    目前,除国土资源管理、测绘管理秘密目录范围内以及涉及军事、海洋和放射性矿产的地质资料外,其他资料均可公开提供社会使用;相对独立于保密资料范围内的单件资料,不涉密的可以单独公开使用;不在秘密范围内、1:50万及更大比例尺地质图件,去掉经纬线及其注记后也可提供利用。

汪民表示,明年国家将进一步加强地质资料、矿产储量信息管理服务研究,加强馆藏资料的汇交、再次开发、集成和编研,提高资料价值含量;建立覆盖部、省两级资料馆及地质勘查系统资料馆的全国地质资料目录网络中心,提供储量社会版年报及相关数据,丰富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继续研究解决资料利用方面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推进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

 

 


如转载本稿,务请注明:转载自 “中国非金属矿资讯网” Http://www.cnma.com.cn

 
   
 
 
我国深部矿产资源勘探技术实现...
矿产资源需求在转变,预测2017...
在国内找矿应研究投资条件
重晶石矿国内外市场需求发生变化
黑龙江加大石墨勘查开发力度
掀开“黑磷”应用前景的一角未来
河南安阳添大矿
黑龙江近3年关闭金属非金属矿...
山西柳林加快建设年处理400万...
我国加强对磷矿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整顿矿业秩序维护国...
国务院发布国家未来l5年中长期...
中国非金属矿产
蓝晶石性能及其开发利用
电气石
叶蜡石的基本性质及工艺性能
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
温家宝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
非金属矿开发应用渐成环保新热点
 
 
友情链接  |  会员注册  |  广告服务  |  行业期刊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6013145号-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望京西路甲50号-1 卷石天地大厦A座五层   邮编:100102
电话:010-64795861   传真:010-67898385   网站信箱fkzxw@163.com
Copyright © 2006 中国非金属矿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60131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