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顶头广告位置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本网首页行业资讯市场动态综合述评开发应用矿物加工采选工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非矿产品
非矿设备非矿材料非矿标准非矿企业供求信息专利信息展会信息政策法规环境工程行业专家行业书刊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非金属矿资讯网 -> 源
范围:标题全文   关键字:  频道: 每页条 
 
2008年我国石材行业情况简析及2009年预测与应对
发布时间:2009-04-02      作者:      来源:本网
 

 

  石材业是我国建材业中能耗最低的产业,作为时尚高档装饰材料,从城市到农村,从高档宾馆到普通家庭,市场的覆盖面越来越广,需求量越来越大。纵观历史的发展规律,从传统走向现代应是行业共同的目标,也是行业惟一的发展道路。
  2008年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由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世界经济陷入衰退,也给多年来高速发展的我国石材业带来了不少的冲击。
  一、2008年我国石材规模企业的生产情况和全行业的进出口情况
  1.产量继续增长,但增幅大幅减缓,产品开始滞销,受“危机”的影响已经显现。
  据统计,2008年1~12月,全国规模企业花岗石板材累计产量为23360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8.31%,增幅大幅回落18.8个百分点;全国规模企业大理石板材累计产量2504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4.64%,增幅回落2.06个百分点。据部分企业和产业区反映,企业产品开始滞销。
  2.全行业石材出口明显受阻,增幅大幅回落。
  1~12月全国石材累计出口2832.85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2.6%,增幅大幅回落79个百分点;出口金额39.4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06%;增幅回落近3个百分点。
  3.全国进口石材保持相对稳定,增幅反而大有提升。
  1~12月全国石材累计进口 819.29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5.28%,增幅提升4.7个百分点;进口金额15.4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72%,增幅提升8.7个百分点。
  1~12月全国石材进出口总量3652.14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4.83%,增幅大幅回落超过58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54.8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14%;增幅与上年基本持平。
  二、行业发展特点
  1.行业受政策的影响越来越大,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力度越来越强,争取国家政策对行业的支持成为协会工作的重点。
  2008年我国石材业受国家政策的影响更加明显,经过中国石材协会的努力,国家给予的三大政策继续支持行业稳步发展:第一,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对石材荒料进口暂定税率从4%下调为零,以鼓励使用国外资源,从而刺激了石材进口继续大幅增长;第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对部分石材产品出口退税率由原来的5%提高至9%,全行业获得数亿元人民币的退税金额;第三,国家海关取消进口大理石的放射性检验,为行业减少支出上亿元人民币,并缩短了进口荒料的滞港时间,大大提高了效率。
  2.石材业正在向转型升级方向发展。
  老基地开始产业升级转型,形式多种多样。有以拓展企业发展空间、实现产业转移促企业转型升级的,有以打造企业区域增长促企业转型升级的,有以区域协作促企业转型升级的,有以招商引资促企业转型升级。
  在行业上具体表现为:在业务上,由纯石材业向多业务转;在区域上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的四川、云南、新疆、内蒙古、湖北等省市拓展,并向环渤海转移,实现产业转移;在企业自身的升级上主要是向规模化、技术创新方向发展;在联合、共享、共求双赢上同房地产业、建筑业进行联合与协作。
  3.石材产业体系日趋完整。
  2008年,标志着石材产业体系日趋完整的全国石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三个分技术委员会正式批复,全国石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2008年12月5日在北京成立,石材行业第一次有了自己独立的标准化组织。
  4.营销格局多元化,大型企业建立营销中心或与代理经销商捆绑经营。
  由于时代与环境的变化,市场也没有一成不变的营销格局,不少企业在市场的博弈中,认识了市场的规律与走向,故在营销格局上实行了多元化,大型企业则直接建立营销中心或与代理经销商捆绑经营。既在国内建筑工程上出手,也重视交通、环境、园林、水利建设之需,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不少企业既抓城镇市场,也不放弃农村乡镇需求。可以说石材产品的触角已遍及国外和国内城乡的每一角落。
  5.石材矿山开发呈地域性转移趋势。
  近年来,我国有实力的石材企业纷纷踏进石材资源大省或国外去寻求高品质、储量丰、矿山整体性好、易开采、过去尚未开放或刚刚开放的地域和国家去开发。表现为一是直接收购或参股国外名品矿山,如土耳奇、伊朗、埃及、西班牙的大理石;印度、巴西、加拿大的花岗石矿,葡萄牙的砂岩矿等,采取自采、合采或荒料包销等方式进行;二是加大对国内石材名品开发,如新疆红、黄金麻,山西黑、蝴蝶蓝;内蒙古的玫瑰、蓝天白云,四川的啡钻、金绿,贵州大理石,云南“添宝绿”花岗石、汉白玉大理石,山东的莱州白麻,江西星子白等石材名品矿山;三是由沿海地区、东南部地区向中部的湖北、河南、江西,东北的吉林、内蒙古地区,西部的新疆、甘肃、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矿山、加工厂投资开发。
  6.向环保节能方向发展。
  (1)由于人造石具有色彩艳丽、光洁度高、颜色均匀一致和资源利用优势,在广东、福建、上海等地发展迅猛。一个年产40万平方米的厂家,一年可消化3~5万吨天然废石料,符合国家提出的节能减排政策。随着人造石生产技术由纯压板式向流水线的机械化转变,它正朝着多功能、超薄型、多样化,由单色向双色、多色、拼花方向发展,并更多地被建筑工程所选用。
  (2)石材产品向保温节能方向发展是近年来的一个明显趋势:石材是一种资源性产品,从石材资源的保护、节能与现代建筑的轻型化出发,石材的薄型化是必然要求。天然石材的薄板、超薄板加工已由原来的10毫米、8毫米,发展到大理石超薄板已薄化到1.2~1.5毫米,花岗石也能加工至3毫米,人造石也有厚度仅为3毫米的产品问世,这不但大大节省了资源,降低了成本,为建筑工程用材轻型化提供了保证。如保温复合板、铝蜂窝板、透光板、石材超薄天花纸板、超薄石材保温干挂复合板等。这类石材复合制品其重量只有通体板的1/5至1/10,具有隔音、防潮、保温性能,大大降低了建筑群体的电能和热能消耗。同时由于质轻,在运输、安装上大大节约了成本。可以预见,节能保温石材产品适应了时代的要求,其发展空间将是广阔的。
  7.与“石文化、石艺术及复古文化”相结合,打造“石材创意”大产业。
  石材企业做的不是简单的石材产品,而是一种高尚的、富含文化底蕴的产品。所以如何推动我国石材与文化艺术产业的有机结合,挖掘“石文化”在中国石材产业中应有的价值,去参与国际竞争是不容忽视的一种发展态势。依托丰厚的矿山资源,同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及陵园和公墓等联合,打造中国立体艺术产业和石文化产业(石雕、石刻、墓碑、石艺、饰品等等),形成中国石材产业的异形专业化和中国主体雕刻艺术产业材质石材化,是极具前瞻性和发展空间的。
  根据众多专家的预测,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将在2009年上半年得以充分显现:但是,由于我国石材行业基本上是订单式生产,并且各类建筑工程从土建到装修一般有一年左右的周期。因此,金融危机对我国石材业的影响比其它行业要滞后,必须引起我们对行业未来半年运行走势的高度关注一对我国石材业来说,挑战和不利的一面丰要来自于外部需求也就是出口和内部需求即国内市场需求这两大需求急剧减少,从而冲击我国石材行业,这是多数人士所担心的。但也有部分人士不那么悲观,认为面对危机,各国在短时间内已经迅速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
  由于我国石材业长期以来均处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市场化程度非常高,市场应变能力很强,对我国石材业来说,一方面,虽然2008年我国m口欧、美、日、韩等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石材其增长幅度在减缓,但俄罗斯、沙特、阿联酋等新兴国家和石油等能源出产国家的石材消费潜力已经显现,我国石材出口的总额和总量仍然实现了增长,因此,2009年只要在继续巩固传统市场,并重点开拓新兴工业国和石油输出国的市场,我国石材出口可以很快恢复到危机前的增长水平,甚至可能在危机过后占有更多的国际市场分额。另一方面,在我国已出台的4万亿扩大内需计划和已经或即将出台的十大产业振兴纲要中,都重点突出了基础设施、民生工程、支柱产业、保增长、调结构、升级产业等内容,这必将带动国内石材市场,尤其是国内石材消费的热点地区还很多,如天津滨海新区建设将带动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增长,上海世博会的大量投入将拉动长三角地区,西部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中部崛起、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城镇化建设以及广大的农村市场需求等都将拉动装饰业的发展,大大刺激石材的消费;第三方而,国际油价已出现大幅回落,日短期难以升高,对行业整合和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带来新的机遇。
  面对危机,2009年我国石材行业和企业应当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练内功:石材企业应坚守主业,从优化企业内部管理、理顺企业赢利模式、转变营销方式、降低采购和生产成本、催收货款回笼、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员工素质等方面人手,尽快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2.调结构。行业结构包括企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建议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从政策上支持大型企业和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发挥优势,淘汰落后企业;同时,企业应着力开发潜在市场和一嵝高附加值、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引导市场消费;特别还要大力开拓国内广阔的农村市场、国家重点倾斜支持的热点地区市场和国外一些新兴工业国的市场,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
  3.促转型。我们必须把已经形成的“世界石材工厂”这种劳动密集型的“传统石材业”向“现代石材业”升级转型,建立资源节约型、生产清洁型、产品标准型、环境友好型的产业。
  总之,面对国际金融海啸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我们既不能过度悲观,也不能盲目乐观,我国石材行业必须苦练内功,继续坚持实施多元化战略和品牌战略,着力调整企业结构、市场结构和产品结构,切实做好两个“转型”,即由依靠资源要素集中投入,向依靠技术和品牌附加值的效益产出转型;由通过加工生产环节赚取微薄利润,向拓展产业链和产业配套体系、提升核心竞争力转型,坚定不移地朝着现代石材业的发展目标迈进。我们相信石材产业即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如转载本稿,务请注明:转载自 “中国非金属矿资讯网” Http://www.cnma.com.cn

 
   
 
 
我国深部矿产资源勘探技术实现...
矿产资源需求在转变,预测2017...
在国内找矿应研究投资条件
重晶石矿国内外市场需求发生变化
黑龙江加大石墨勘查开发力度
掀开“黑磷”应用前景的一角未来
河南安阳添大矿
黑龙江近3年关闭金属非金属矿...
山西柳林加快建设年处理400万...
我国加强对磷矿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整顿矿业秩序维护国...
国务院发布国家未来l5年中长期...
中国非金属矿产
蓝晶石性能及其开发利用
电气石
叶蜡石的基本性质及工艺性能
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
温家宝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
非金属矿开发应用渐成环保新热点
 
 
友情链接  |  会员注册  |  广告服务  |  行业期刊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6013145号-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望京西路甲50号-1 卷石天地大厦A座五层   邮编:100102
电话:010-64795861   传真:010-67898385   网站信箱fkzxw@163.com
Copyright © 2006 中国非金属矿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60131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