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顶头广告位置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本网首页行业资讯市场动态综合述评开发应用矿物加工采选工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非矿产品
非矿设备非矿材料非矿标准非矿企业供求信息专利信息展会信息政策法规环境工程行业专家行业书刊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非金属矿资讯网 -> 源
范围:标题全文   关键字:  频道: 每页条 
 
多晶硅行业面临三大尴尬局面
发布时间:2010-01-27      作者:      来源:本网
 

 
  近年来,国内多晶硅行业兴起投资热潮,规模极速扩张。然而记者近日在部分光伏产业调研发现,这一行业存在产能虚拟过剩、产品质量不稳、成本居高待下的三大尴尬局面,身陷大而不强的窘境。
  建成产能过剩产品产量不足
  记者调研发现,2006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对多晶硅的投资逐步升温,截至目前已建成产能接近5万吨。然而,受建成产能难以达产、成本过高和产品质量不过关的困扰,多晶硅建成产能与合格产量出现巨大反差,全行业出现“产能虚拟过剩”。
  记者调研发现,目前我国已宣布投产的多晶硅千吨级以上大型项目主要有:江苏中能18000吨产能、江西赛维5000吨产能、洛阳中硅3000吨产能、青海亚洲硅业1000吨产能、扬州顺大1500吨产能、宁夏阳光1500吨产能、河北英利3000吨产能、浙江中宁硅业1500吨产能、以新
光 硅 业 为 首 的 四 川 省6个 项
目13000吨产能。上述项目的累计产能已达到47500吨。与此同时,内蒙古、四川、河南、云南等20多个省区正建设、扩建和筹建多晶硅生产线,总规划建设规模逾10万吨。
  中电光伏是我国主要的电池片生产企业之一。该公司副总经理杨方介绍,今年估计中国消耗多晶硅将近3万吨。当前技术水平下光伏产业对多晶硅的需求约为7.5公斤/千瓦。今年
我 国 的 光 伏电池组件产产量约 为2600兆瓦,消耗多晶硅约19500吨。除组件外,中国企业直接出口了大 量 硅片和电池片,消耗多 晶
硅10000多吨。“尽管国内多晶硅产能早就超过了下游企业的需求量,但实际产量不足。国内电池片生产环节所消耗的多晶硅中,进口产品仍占有相当比例。”
  江苏中能是我国最大的多晶硅生产企业之一。该公司副总经理吕锦标解释:“目前,国内量产的多晶硅项目绝大多数采用改良西门子法,类似于大型化工企业,投产和达产完全是两回事,运行一年半后能达产就不错了。除了2008年以前投产的少数几个项目今年达到60%-80%的达产率外,其他去年投产,甚至一大部分是去年下半年或年底投产的项目就没有多少产量。”
  目前,江西赛维5000吨多晶硅所在地的江西新余市电力部门透露,这一项目投产后的用电量还不到设计用电量的1/10。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亚洲硅业、阳光硅业的生产线运行的也并不顺利,量产的多晶硅还没有出现。再加上成本与市场销售价格倒挂的项目为减少亏损停产或减产,去年我国的多晶硅产量将不会突破15000吨。
   质量不稳定下游企业偏好进口料
  产品纯度与稳定性是多晶硅最重要的质量指标。当前,我国多晶硅行业存在产品纯度不足及质量不够稳定两大问题。因存在产品质量问题,下游企业能够认可的国产多晶硅料在实际产量的基础上还需再打折扣。
  中电光伏副总经理杨方介绍,日前公司使用进口多晶硅一个重要原因是部分国内多晶硅料纯度不足。太阳能级多晶硅的纯 度 要 求 达 到6
N(99.999%),而一些国内中小型生产厂 家 的 产 品 纯 度 只 有4至5 N(99.9%)
  此外,国内新的多晶硅生产企业对产品纯度的稳定性控制不足,有些企业的大部分产品虽能达到纯度要求,但不同批次产品间纯度不够稳定,在调试生产期的产品也往往质量不稳定。德国瓦克、美国M
E M C等欧美老牌多晶硅生产商提供的多晶硅在这方面明显优于国内企业。
  杨方说,2008年10月之前,因多晶硅价格畸高,国内涌现出了很多年产能仅数十吨的多晶硅厂家。这些小厂的产品质量很不稳定,去年多晶硅供不应求时,中电光伏也曾采购过以国产多晶硅为原料的硅片。“现在硅片供应充足后,大部分小厂的产品已被从采购清单中筛除,太阳能光伏电池要求有20年以上的稳定发电期,我们还是更信赖进口硅料。”
  河北晶龙集团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太阳能单晶硅拉制企业。该集团董事长勒保芳介绍,在以多晶硅为原料生产单晶硅中,国内多晶硅产品与进口产品在纯度的稳定性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有些质量较差的国产多晶硅要反复拉制两三遍单晶,才能满足需求,而进口产品只需拉制一遍。
  据了解,影响多晶硅纯度的主要因素有生产原料三氯氢硅的纯度以及生产过程中对管道和还原炉等反应容器中杂质的控制。一方面,我国多晶硅生产线在建设技术水平和装备质量控制上还存在问题;另一方面,我国建成的“改良西门子法”多晶硅生产线还缺乏稳定长周期运行的管理经验和人才储备。 价格危局已现成本竞争力亟待提高
  自2008年10月以来,国际多晶硅价格从400多美元/公斤疯狂跳水至当前的约60美元/公斤,且还在下降。当前的多晶硅价格已突破国内少数中小企业的生产成本,今年全行业恐将陷入价格困境。
  江苏光伏协会秘书长魏启东介绍,当前,我国多晶硅行业大型企业的成本约为35美元/公斤-50美元/公斤,少数中小企业的成本高达70美元/公斤-80美元/公斤。国内企业的成本劣势主要是“一低两高”造成的,即原料利用率过低、生产能耗过高、设备折旧费过高。记者在河北的采访中,就了解到保定、张家口等地的一些中小型多晶硅企业已经停产。
  河北英利副总裁刘耀诚介绍,多晶硅从前年的供不应求到去年的总量过剩,主要是国际上德国瓦克、美国海默洛克等七大厂扩产在去年到位,亚洲两个万吨级大厂———江苏中能和韩国的O
C I产量开始释放。此外,金融危机下,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一度低迷,直接导致多晶硅需求增长低于预期。当前,全球多晶硅实现了供需平衡,并显现过剩苗头。
  中电光伏、河北英利等我国太阳能光伏行业的龙头企业分析认为,供需关系逆转下,多晶硅价格战已在所难免。欧美多晶硅生产巨头德国瓦克、美国M EM
C的生产成本仅有15美元/公斤-20美元/公斤,且在扩张产能。今年,多晶硅价格肯定会再创近几年来的新低,降至约50美元/公斤几成定局。
  吕锦标介绍,多晶硅产能过剩是结构性过剩,那些系统效率低、能耗高、成本高过市场价格的项目不可能长期亏损运行。价格战的主动权掌握在欧美及亚洲后来的几家多晶硅生产巨头手中,国内大多数企业只有降低成本,才能渡过行业面临的价格危局。
  据了解“改良西门子法”多晶硅生产中会产生大量副产品———四氯化硅。德国瓦克、美国M E M
C等与国内企业同样采用“改良西门子法”,其对四氯化硅可以通过闭环生产,完全实现回收再利用,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提高原料的利用率,降低单位能耗。
  魏启东介绍,目前,国内仅少数企业掌握“改良西门子法”闭环生产工艺,且耗能高于国外。同时,在多晶硅大型节能还原炉及控制系统等关键设备上还需高价引进国外产品。“打造我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多晶硅行业,一方面需要多晶硅生产企业加速对整体制备工艺的掌握,另一方面工信部、科技部等应引导装备制造业加强对多晶硅生产设备的研发、制造。”
 

如转载本稿,务请注明:转载自 “中国非金属矿资讯网” Http://www.cnma.com.cn

 
   
 
 
我国深部矿产资源勘探技术实现...
矿产资源需求在转变,预测2017...
在国内找矿应研究投资条件
重晶石矿国内外市场需求发生变化
黑龙江加大石墨勘查开发力度
掀开“黑磷”应用前景的一角未来
河南安阳添大矿
黑龙江近3年关闭金属非金属矿...
山西柳林加快建设年处理400万...
我国加强对磷矿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整顿矿业秩序维护国...
国务院发布国家未来l5年中长期...
中国非金属矿产
蓝晶石性能及其开发利用
电气石
叶蜡石的基本性质及工艺性能
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
温家宝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
非金属矿开发应用渐成环保新热点
 
 
友情链接  |  会员注册  |  广告服务  |  行业期刊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6013145号-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望京西路甲50号-1 卷石天地大厦A座五层   邮编:100102
电话:010-64795861   传真:010-67898385   网站信箱fkzxw@163.com
Copyright © 2006 中国非金属矿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60131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