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顶头广告位置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本网首页行业资讯市场动态综合述评开发应用矿物加工采选工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非矿产品
非矿设备非矿材料非矿标准非矿企业供求信息专利信息展会信息政策法规环境工程行业专家行业书刊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非金属矿资讯网 -> 源
范围:标题全文   关键字:  频道: 每页条 
 
中国温石棉工业现状及其重要作用
发布时间:2007-11-07      作者:      来源:中国非金属矿协会
 

 

中国温石棉工业现状及其重要作用

  一、中国温石棉的分布及储量
  中国有丰富的温石棉资源,探明储量己达9000万吨,主要分布在西部,其中阿尔山脉和祁连山脉地质储量占主体。地处阿尔金山西端的茫崖温石棉矿年生产能力为10万吨,巴州温石棉矿年生产能力为五万吨,两矿今年实际产量都将突破原有生产能力。阿尔金山东端的阿克塞地区预计今年产量将达20万吨,全国温石棉产量将达到40万吨左右。
  中国温石棉矿山特点是矿体分布远,单体规模小,品种相对单一。目前拥有年生产能力五万吨选矿厂一座,年产能力两万吨选场七座,其它为年产一万吨左右选厂。从产品结构来看,茫崖、巴州、敦煌、阿克塞、祁连、陕南、四川宏洋、新康和朝阳产品都深受水泥制品、摩擦制品、保温制品等行业的欢迎。近几年来中国温石棉需求量在不断上升,2003年中国温石棉使用量为42万吨,是1984年2.9倍,突出反映在建筑行业和摩擦制品行业中的增长。建筑行业中温石棉屋面瓦、水泥压力板、硅钙板等温石棉用量占总用量80%左右。其中水泥压力板和硅钙板虽然比例不大,但发展速度和产品结构较合理,广州、福建、江苏等地区己形成高质量产品的生产基地。温石棉屋面瓦中传统的和低档次产品所占比例较大,是目前国内行业中的突出问题。东北、华南等地都在积极探讨新型产品结构和高层次的彩色屋面瓦的技术引进,制品企业的稳定发展将进一步拉动温石棉在建筑市场的需求。
  中国蛇纹石纤维矿产资源的成矿类型可分为超镁铁质岩(镁质超基性岩)型和镁质碳酸盐岩型。它们分别与漫源物质超镁铁质岩的地球化学演化、改造和壳源物质镁质碳酸盐岩的热液蚀变有成因有关,有各自的时空分布和成矿规律。大约以东经1050为界,西部地区,即中国西部次级板块聚合部位的蛇绿岩系超镁铁质岩大型岩体中所产出的蛇纹石纤维矿产占全国储量92%以上,广泛分布在青海、新疆、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省区;而东部地区,基本上都是铁质超基性岩(只有山东日照、江西弋阳等个别地区有镁质超基性岩,并产出蛇纹石纤维),一般只有镁质碳酸盐岩型蛇纹石纤维矿床产出。中国富镁质碳酸盐岩型纤蛇纹石石棉(温石棉)矿床主要赋存于遭受变质作用和热液蚀变的前寒武系震旦系镁质碳酸盐岩中。大多分布在中国东北、华北地区,如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等省区,规模较小(中、小型矿床),镁质碳酸盐岩型温石棉储量约占全国温石棉储量的5%。
 
  二、中国温石棉工业的发展
  中国温石棉工业起步较晚,二十年前,中国年产温石棉只有15万吨,国内年用量也不足16万吨,每年只是少量进口一些长纤维石棉补充国内的不足。九十年代以后,国内对温石棉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几乎每年都以10%以上的速度在递增。2003年中国温石棉生产量为33.7万吨,是1984年的 2.2 倍;进口温石棉14.3万吨,是1984年的 130倍。今年上半年国内温石棉产量己突破二十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7.9万吨。茫崖温石棉矿、巴州温石棉矿和阿克塞地区产量增幅都在50%以上。但由于受西部铁路运输的影响,实际销售量不足85%。而上半年温石棉进口己达89835.5吨,为二十年来同期最高量。
  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已利用温石棉的纺织性及耐火性织成火烷之布。到元代(公元1206~1136年),中国的温石棉(蛇纹石石棉)资源已有少量开采。到1996年底已探明矿产地45处,探明储量为9061万t。自1949年以来,中国温石棉矿业生产方式,由原来土法生产向半机械化、机械化生产很快发展,选矿和制品业的除尘技术逐步提高。近年来,对资源环境更加重视,原国家经贸委已经宣布,自2002年7月1日起停止角闪石类石棉的生产、使用和进口。同时,对温石棉产量也有所控制,2002年,全国蛇纹石石棉生产总量约27万吨左右。迄今,中国温石棉制品已达3000多种,其中在温石棉制品中,按温石棉消耗量的多少,大体次序是石棉水泥制品、铺路材料、沥青制品、石棉纸、摩擦材料、石棉纺织品、涂料、填料、密封料、石棉橡胶片、石棉塑料制品。石棉尾矿的利用也已开辟了许多途径,对蛇纹石石棉资源环境的综合治理更为有效。从产品结构来看:短纤维石棉和各种迎合市场需求的专用棉比例明显上升,如等外级温石棉(即尘室棉)大量用于塑料、腻子、胶结材料、油漆、焊条生产。一些新技术正在采用,包括作为天然纳米材料的蛇纹石纤维在矿物材料领域的新研究成果和新产品正在很快发展。如蛇纹石纤维和蛇纹石在化工产品,农业肥料,胶凝材料,耐火材料,纳米白炭黑和一批正在研制的蛇纹石纤维纳米材料和工艺,以及使用真空成型技术的温石棉水泥制品和温石棉增强塑料制品等复合材料,等等。
 
  三、中国对温石棉的检测标准及方法
  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中国温石棉工业同中国经济一样飞速发展,在这种形势下,由中国建工部非金属矿研究所参照前苏联标准制订的温石棉行业标准——建标54-61《温石棉》标准于1961年颁布实施。标准将温石棉分为手选温石棉和机选温石棉,根据温石棉的松解程度和性质将机选温石棉又分为硬结构、半硬结构、和软结构三类。标准规定了水分、主体纤维含量、-0.25mm粉尘含量、砂粒含量等项目。规定了所用检验筛的各层筛网孔径和设备转速、运行时间等。规定了判定规则和复检规则等内容。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温石棉工业同其他一些工业一样,远远落后于世界温石棉工业的发展水平,原来的建标 54-61标准因标令太长水平落后急需修改。为此,原国家建材局咸阳非金属矿研究所承担了温石棉标准的制修订任务,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在掌握了多次全国温石棉行检行评基本数据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标准的制订要求,制订出了GB8071-1987《温石棉》、GB6646-1986《温石棉检验方法》等标准,在标准的制订过程中为了追赶国际石棉检验水平,引进和研制了十多台检验设备,形成了中国石棉的标准和检测体系。这个体系无论先进性和规模都超过了原部颁标准。
    随着中国温石棉工业中心的西移,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原因,温石棉专委会于1996年出台了行业产品质量技术要求。1998年由咸阳非金属矿研究设计院立项对GB8071-1987温石棉国家标准进行修改。经过调研和征求意见,这次修订只对产品标准进行修改,方法标准继续使用。在这次修订中增加了术语定义,修改了产品代号,取消了产品分等分级,将反映纤维松解度的比表面积项目改为松解度测定项目,将检验分为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增加了标准的可操作性,节约检验时间和成本,规定了较为严密的检验规则,将检验风险进行合理分配,形成了较先进和完善的温石棉标准体系。
 
  四、温石棉对工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中国蛇纹石纤维作为矿产资源的利用可分为三个阶段。1,主要利用其柔软和耐火性质用于纺织制品业,故早期的蛇纹石纤维和其它有相似性质的矿物纤维统称作石棉;2,全面利用其物理和化学特性,广泛应用于建筑、机械、石油、化工、冶金、电力、交通及军工等现代工业中。这一阶段,由于矿物应用工程的发展和蓝石棉的应用,而分别称作为纤蛇纹石石棉(温石棉)和角闪石类石棉(蓝石棉)进行开采和利用。实际上,蛇纹石纤维的应用已大大超出了“石棉”的范畴;3,随着材料工业和矿业科技的发展,蛇纹石纤维的应用领域已拓宽到与金属、陶瓷纤维、石墨、玻璃纤维等制成了各种复合材料。特别是基于应用矿物学和矿物材料学、环境矿物学的发展,开发其晶体化学微观特性及相关物理性能的可控改造,正在向天然纳米矿物材料、增强性纤维矿物安全控制材料应用方向发展,基本上完全脱离了纺织石棉的非安全应用领域,因此,这一矿产资源宜称作蛇纹石纤维
  矿产资源开发活动对区域经济发展有“推进作用”和“催化作用”。“推进作用”是指采掘业的主导发展对地区社会经济结构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和缩小地区间发展的差异有很大推动;“催化作用”是指从“采掘业的主导的生产”向矿产资源产业的下游产业发展,进入“加工和服务”为主导的多样化经济的诱发和催化,催化作用也包括对环境治理的重视、能力和投入、综合利用水平的提高,进入良性发展。矿产资源开发活动对中国西部地区发展格外重要。中国:温石棉92%以上分布在西部,很多在少数民族地区,如四川石棉县、青海茫崖、甘肃阿克塞自治县, 新疆若羌县和云南等。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之前(据国家统计局1992)西部地区的人口仅为全国的22.9%,城市人口只占全国的18.1%。西部地区的蛇纹石纤维矿产资源开发对少数民族和边远地区的城市化、工业化已经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国主张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温石棉,现研究己经充分证明温石棉在规范管理下安全使用的可能性。温石棉的粉尘是有害的,尤其是在生产过程中,空气中的漂浮粉尘吸入人体,可导致“矽肺病”。国内温石棉行业职业病普查结果表明,矽肺病与工作环境和预防措施有密切关系。资料统计,历史上国内温石棉行业工作环境的粉尘浓度较高,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因此职业病的发病也高,工作场地粉尘浓度与患矽肺病比例呈正比。由于生产条件的改善,加之企业和职工对防治职业病工作重视程度的加强,矽肺病发病情况大幅下降。据调查统计,国内温石棉矿山在工作环境污染较重的历史阶段, 03期温石棉肺平均发生占全部人群比例为0.5%;经过环境改善以后的现阶段发生比例约为0.2%,减少幅度为60%。制品企业中,不同的工作环境,控制与非控制状态下,改善劳动条件前与后之间的职业病发病情况都有很大差距。对比数字显示,工作环境改善后职业病发命率最高下降94%。
  因此,改善工作条件,严格执行国家对温石棉工作场地粉尘含量的控制标准,加强管理人员和直接生产工人的自我保护意识,是减少职业病发生的重要手段在所有矿物材料中,温石棉几乎是唯一经过超常规的和反复检查的矿物产品。历经几十年的争论,证明了温石棉危害的己知性和可控制性。世界上还有许多的自然资源,虽然对开采者和使用者都有危害,但从整体上讲,都为人类利益而被安全使用。据新华网公布的中国包括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石棉尘肺、水泥尘肺在内的12种矽肺病中,煤工尘肺占比例最大为21%。已知的可控制的危害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未知的、不可控制的危害。
  我们希望增强国际间的交流,增强与世界大型温石棉矿山和制品企业间的技术合作。我们希望通过交流,学习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粉尘污染的控制技术,最大限度地发挥温石棉可为人类利用的一面,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人体的危害。进一步加强管理,严格控制粉尘排放,温石棉行业的职业病完全可控制在最小范围。让丰富的温石棉资源,在严格的规范管理中,安全、有效地为人类服务。

 


如转载本稿,务请注明:转载自 “中国非金属矿资讯网” Http://www.cnma.com.cn

 
   
 
 
我国深部矿产资源勘探技术实现...
矿产资源需求在转变,预测2017...
在国内找矿应研究投资条件
重晶石矿国内外市场需求发生变化
黑龙江加大石墨勘查开发力度
掀开“黑磷”应用前景的一角未来
河南安阳添大矿
黑龙江近3年关闭金属非金属矿...
山西柳林加快建设年处理400万...
我国加强对磷矿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整顿矿业秩序维护国...
国务院发布国家未来l5年中长期...
中国非金属矿产
蓝晶石性能及其开发利用
电气石
叶蜡石的基本性质及工艺性能
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
温家宝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
非金属矿开发应用渐成环保新热点
 
 
友情链接  |  会员注册  |  广告服务  |  行业期刊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6013145号-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望京西路甲50号-1 卷石天地大厦A座五层   邮编:100102
电话:010-64795861   传真:010-67898385   网站信箱fkzxw@163.com
Copyright © 2006 中国非金属矿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6013145号